新闻中心 /News
沙龙对话:主流媒体双赢彩票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分论坛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媒体的加速变革,当前,国际传播的赛道发生变化,报道手段、平台等愈发多元。在“创新迭代·赛道转换”沙龙对话上,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辜晓进,香港大公汇传媒集团深圳新闻中心主任黎冬梅,新华社对外部徐泽宇工作室徐泽宇,就“主流媒体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展开讨论。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在新媒体领域,近期陈刚尤其关注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发展。在他看来,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方面出现了重大突破。ChatGPT构建了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同样的内容主题双赢彩票,它可以根据接受对象数据标签的不同,低成本、即时性地进行规模化、个性化、场景化的内容生产与发布。陈刚表示,这样的技术运用,必须引起高度关注,未来它将可能推动国际传播进入基于AIGC技术的深度数字化的精准国际传播时代。
澎湃双赢彩票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认为,移动化、数字化对主流媒体创新迭代、赛道转换十分重要。在国际传播中,定位和叙事上的变化和调整也十分必要,“通过鲜活、立体有温度的叙事手法,将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特色融入有人情味的报道中。同时坚持专业报道,尊重国际传播规律,形成媒体品牌声誉。”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表示,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创新融合会重新定义中国在当代文明中的角色。“中国的年轻一代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他们是用青年的视角,选取微小但是生动的切口向世界展示中国,敢于用没有用过的方式讲故事,这恰恰是国际传播中应该有的文化自信。”她还表示,未来期待更多地借助科技的力量,用好世界的通用语言,使中国的“一滴水”在世界观众的心中卷起“千层浪”。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辜晓进表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在叙事的观念和话语技术上做出比较大的变革。叙事主体可以从叙事去功利化、叙事他者化、叙事草根化三个方面做出改进双赢彩票。叙事他者化要用客观的、他者的方式去讲故事,“我们讲国际传播很多时候是向那些对中国陌生的外国人去讲述中国故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一种客观的视角。”辜晓进教授举例说道:“几年前央视做的《舌尖上的中国》达到了很好的国际传播效果。这个节目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它的草根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为世界所广泛接受。”
香港大公汇传媒集团深圳新闻中心主任黎冬梅表示,“国际传播就是对外讲好中国故双赢彩票事、传递中国声音。香港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更是中国向世界发出时代声量的重要渠道。”她认为,国际传播面对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受众,语言体系和思维习惯不同,内容和渠道也要高度适配,“我们要用适合国际传播的语言体系和形象来表达,让海外受众读懂中国故事。”
新华社对外部徐泽宇工作室徐泽宇认为,在国际舆论场上,既有对中国故事的正面评价,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但只要我们的立场和故事能借国际传播走出去,哪怕引起一些讨论和不同看法,就一定不是坏事。在徐泽宇看来,中国媒体应当寻找更多的机会进入西方主流媒体去真诚发声,在外媒的平台上发出声音、放大音量也是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西方媒体一边倒地成为充斥偏见和误解的回音室,我们才能通过呈现我们自己的话语和叙事争取更多的知华、友华、爱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