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双赢彩票焦点访谈:助力农机上山岗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春暖花开,全国各地春耕备耕正在火热进行。在华北、关中、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平原上,随处可见大型农机在田野里忙碌的机械化春耕场景。但是,我国的耕地还有超过三分之一不是在平原上,而是在丘陵山区。这面积将近7亿亩的丘陵山区的耕地,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平原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针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各地有些什么办法呢?
3月20日这天,四川眉山市仁寿县花园社区七组的村民们正准备播种玉米。不过,今天这块地上有点不一样,因为这里来了几个“新朋友”——两款新研发出来的玉米播种机,今天它们在这里首次下地试播。不少村民也赶来围观,因为这也是这块玉米地第一次开进来播种机械。以前,这块地和南方许多丘陵山区一样,是许多分散的不规则、不平整的小地块,机械进不来,只能靠人力播种。
针对这种情况,为推进机械化耕作,近几年,当地逐步开始对一些农业种植区的地块进行平整改造。去年底,这块地也被纳入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双赢彩票,降低了坡度、扩大了面积,这里的村民终于也能用上机械种地了。播种机刚开始工作,播种机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的杨丽教授和生产厂家的工程师们就赶紧上前查看播种效果。
在我国,广大丘陵山区因为缺乏机械化耕作的自然条件,因此,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也很少,农机研发和应用相比北方平原地区明显滞后。
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曹光乔:“南方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重要,年轻人都到城里务工就业。南方农业种植面广量大,接近40%的水稻、30%的玉米和80%的马铃薯,同时超过60%的蔬菜、90%的茶叶都是种植在这些区域的,丘陵山区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短板弱项更加突出。以水果、茶叶等为例,这些产业的人工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60%以上,如果机械化问题解决不好,劳动成本不降下来,这些产业面临逐步萎缩。”
针对这样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丘陵山区农机补短板的行动,组织了一批优势科研单位和各地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发适合丘陵山地的轻简型农机装备,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加快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杨丽教授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研发出一款适合丘陵作业的播种机。也许有人会说,把用在大平原的播种机稍做改动,拿到丘陵地区用不就行了吗?但实际上针对丘陵山地的农机研发要复杂得多。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杨丽:“东北的差不多一个机型。西南片区一个地儿一个需求,一个地儿一个土壤类型,不同的坡度,条件太复杂了。地形起伏,播深的深浅不一,出的苗子有大有小,对产量影响非常大。”
在试播现场,看得最仔细的是那些有购买意向的种植大户和农机手。朱永明就是专门帮人播种的农机手,为了能提高干活效率,他很想买几部更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播种机。今天,他不光看得仔细,还根据经验,建议专家,其中一个部位的轮子可以取消。
研发团队发现,什么机械最适用,当地老乡最清楚。因此,在试播中,收集老乡的建议成为研发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过反复改进,针对云贵川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研发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的玉米精量播种机,适用于缓坡地、坡地、梯田等多种地形。每款机器都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配关键部件。这样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研发和生产效率。
现在正值春耕,是播种机应用最多的一段时间,杨丽和她的团队抓紧利用这个机会,尽量多跑各地的种植基地,检验在各处的试用效果并继续改进。
曹光乔:“中国南方的丘陵山区是水旱轮作,对农机产品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都远远高于平原地区,所以要研发、制造一款好用的丘陵山区小农机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丘陵山区种植的品种和农艺非常复杂,农业标准化程度比较低,丘陵山区的机械化,不简单是装备技术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研发适用的新农机,同时,也要解决和农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否则,农机研发出来了也会难以被农户接受,难以真正落地应用。湖北秭归县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秭归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产区,柑橘种植面积40万亩,是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不过,这里是丘陵山地,每到收获季,全靠人力肩挑背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很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李善军教授团队着手研发专门适用于丘陵山区的轨道运输机,用于运输农产品、农机具等。不过,最初研发团队只局限在校园的试验田里,设计的一款自认为稳定性较好的双轨式果园运输机,却被老百姓诟病,没人愿意使用。
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李善军:“当时我们采用的是人开的方案,陡的地方有49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我们是在学校里做的试验,学校里是平地,是一个理想状况,但是实际到果园里去完全变了。”
研发失败后,李善军带着团队去果园不断观察、搜集果农的意见反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一款轨道运输机终于得到了农户们的认可。虽然试用效果不错双赢彩票,这款运输机在推广中还是碰到了不少困难。
湖北秭归县水田坝乡龙口村村民胡林:“一直在观望,因为这个东西前期没用过,万一到手里不会用,不可能天天请技术人员来弄,万一装了废了也是几万块钱的投资。”
胡林家里种了十亩果树,他没有装轨道运输机,除了怕不会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家的果园离公路比较远,要铺设轨道运输机的轨道,需要穿过另外几家农户的果园,这就得砍伐一些树,而果农都不愿意砍树。
胡林跟另外四户人家不断沟通,最终在路线选择上达成一致,涉及自家果园的小树,各家自行承担损失。有一棵实在避不开的一棵大树,其他四户每户掏了两百块钱作为补偿。最终轨道铺装了216米,加上两个车头,一共要花49000多元。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当地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这款新型轨道运输车,国家和省里单轨每米补贴40元,机头每台补贴3000元,县里再给予总价20%的补贴。
湖北秭归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韩庆忠:“只要符合整体安装,在安全选址的基础上验收合格的应装尽装、应报尽报、应补尽补。我们也召开了会议,到现场去看,加上相关政策引导,就逐步扩展开了。”
最终,胡林和另外四家共同购买了运输机和轨道,政府补贴了17000元,剩下的30000多元五家平摊,平均每家掏了6000来元。五家共用这个新机械,各家的运输效率都提高了。就像胡林的情况一样,丘陵山区的农机在推广中有着各种具体困难。农机要做成什么样,怎样才能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推广呢?研发团队也一直在思考。
李善军:“基本的思路是我们把轨道建设作为农田或者果园的基本建设,由村集体或者用政策来推动它,铺到每一个果园的田间地头,然后每家每户配一个机头就行了。我们现在重点研究方便转运的机头,再一个机头方便拆卸,容易从轨道上拿下来,从果园方便运回家。”
在各方努力下,目前,秭归全县安装这款轨道运输机的果园已经近60000亩,大幅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果品的质量。
现在,研发团队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制定出多套不同的设计方案,研发了柴油机、汽油机、蓄电池供电、轨道供电等多种动力型式,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应用40000台套,轨道总长度达到800万米。
我国的丘陵山区耕地主要分布在18个省份,涉及1430个县市区,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种植作物各异,农机需求差异很大。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梳理《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短板目录》,进一步明确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丘陵农机名单,引导各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源聚焦目录,进行攻关。农机是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补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短板,提升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